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新型经营主体大量退租

    信息发布者:薛会儿
    2019-08-06 06:48:38   转载

    “一年两季,理论上一亩地净收入110元,实际上遇到天气影响,再加上管理不善,就要赔钱。辛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两个月。”部分粮食主产区新型经营主体退租现象增多。


    新型经营主体大量退租,一些土地再回到多年不种地的农民手里,缺少种地经验和农业技术,有可能造成粮食产量下滑。


    6月13日,农民在山东省高青县常家镇麦田里作业张维堂摄/本刊


    山东省高密市种粮大户王翠芬的麦子今年喜迎丰收,平均亩产约1100斤,但她却高兴不起来。“人工费用、农业投入都高了不少,去年人工约90元一天,今年涨到了130元。”这位当地闻名的种粮大户,从1997年开始流转土地种粮,最多时种了5000多亩麦子,今年种了约3000亩。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因粮价下跌、自然灾害、流转价格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部分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面临亏损,种粮积极性受挫,退租、减少租地规模现象在多地上演。


    针对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退租的现象,基层干部和专家担心,这会对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形成冲击,并有可能引发土地流转纠纷等等。他们建议,对“退租”现象要高度重视,不断深化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规模经营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种粮积极性,防止退租现象增多。


    新型经营主体退租频现


    王翠芬告诉记者,这些年不少人都不干了,收完这3000亩她也不想种了。记者在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部分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经营困难,退租、减少土地规模并非个别现象。沃野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河南省社旗县规模最大的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从2013年起流转承包土地,一直按照每亩地850元的价格流转,经营规模最高时超过3000亩,今年只种了2200亩小麦。


    “都是一个村的父老乡亲,我也想让大家多赚点,但现在实在顾不过来了。”沃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道丽说,正常年景小麦亩产能超过1400斤,但前两年灾害多,不赚钱还赔钱,去年不得已退掉将近400亩排水条件不好的土地。


    豫北一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承包了2500多亩地,当时承包价格是一亩地826元,涉及到300多户村民。但是连着几年收入不好,特别是2018年受灾亩产减产了近50%,合作社实在承受不住亏损,退租了800多亩地。两年前,当地一家曾承包了1.7万亩地的大型工贸公司也退出了粮食种植。


    在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也出现一些新型经营主体退租、减少耕地流转规模的现象。黑龙江省嫩江县宝全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流转了3万亩旱田,比去年减少了3000多亩。“退掉的部分,农民自己种了一部分,一部分又流转给了别人。”合作社理事长常保全说。黑龙江省桦川县苏苏村种粮大户史忠伟今年种了170多亩水田,去年种了300多亩,“130多亩都退给村民了,不敢种那么多了。”


    退租冲击规模经营


    记者调研发现,退租频现,一方面因为粮价下跌,种粮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加剧种粮风险,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亏损严重。基层干部和专家担心,新型经营主体退租现象增多,可能对农业规模经营进程带来冲击,甚至影响粮食生产。


    粮价下跌,土地流转价格不断上涨,让部分新型经营主体“望地却步”。唐道丽说,种粮成本上涨太厉害了,化肥一吨涨300~400元、农药涨了30%、人工费翻着倍涨,如果地租不降实在是干不下去了。唐道丽预计,租地价格如果能降到500元左右,种粮大户还能接受,如果还是维持800元以上,基本上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史忠伟说,今年水稻价格可能还会降低,人工成本却不断上涨,只能退了一部分。


    王翠芬说,2000年左右人工一天10元,现在是130元;土地租赁费从每亩104元涨到1000元,但小麦价格只翻了一倍。常保全说,退租主要因为去年冬天以来,气候比较干旱,加剧了种植风险,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价格超过了心理价位。“这几年粮价下降,根本不挣钱,每年都或多或少遇到自然灾害,稍微严重一点就亏损。”最近嫩江县遭遇强降雨,常保全经营的不少耕地被淹,“今年指定赔了”。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姜家庄子村村民刘庆强算了一笔账:小麦亩均投入共1140元,亩产1000斤,价格1.17元/斤,利润每亩30元;玉米亩均投入共1000元,亩产1200斤,价格0.9元/斤,利润每亩80元。“一年两季,理论上一亩地净收入110元,但实际上遇到天气影响,再加上管理不善,就要赔钱。”刘庆强说,辛苦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两个月。


    山东、河南、黑龙江多地基层农业干部担心,新型经营主体退租现象加剧将对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带来冲击;一些土地再回到多年不种地的农民手里,他们缺少种地经验和技术,恐怕会造成粮食减产。


    “退租”现象还有可能带来土地流转纠纷。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种粮大户、合作社和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有的是一年一签,有的一签多年,部分经营主体亏本退租,有的还在签约期限内。退租与不接受退租的矛盾有可能带来土地流转纠纷。


    采访中,有农户表示,当初是种粮大户要流转土地,大户赚了钱不吭声、亏了就要退租,合同哪能想改就改?


    多措并举防控退租风险


    针对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的退租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健全规模种植风险承受评估体系,引导鼓励适度规模经营,限制超大面积的规模经营,降低规模过大的经营和金融风险。


    山东省委农工办原副主任刘同理建议,继续推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发展目标价格保险等市场配套政策,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调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储备调节从单纯干预价格向供求关系的调节转变。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申洪源建议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补贴政策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鼓励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种粮队伍中,提高种粮积极性。


    申洪源认为,种粮大户效益低的原因之一是粮食结构问题,国内市场优质小麦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但种粮大户基本以普通麦种植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益。建议鼓励引导种粮大户率先调整种植结构,以高质量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种粮收益。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特别是极端灾害性气象条件下保险理赔制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黑龙江省嫩江县宝全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参加了“保险+期货”创新试点,规避了自然灾害和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合作社理事长常保全说,试点面积小,不少农民想加入,申请不了。希望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提升农民防范市场风险能力,这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种粮收益,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